【一】何謂設計?好的例子及不良的例子
設計就是一種工作或職業,是一種具有美感、使用與紀念功能的造形活動。
設計以現今的分類來看大致可分成建築設計、產品設計、數位設計、視覺傳達設計等四大領域,但是如果廣義的來說,設計當然也可也應該包含(造形)藝術、服飾流行設計、化妝與傳統工藝。
這些活動及活動的結果都符合『具有美感、使用(效果)與紀念性、注目性』的效果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二】何謂方法?好方法及差方法的例子。你認為到中友百貨,看到好的設計,會用什麼方法描述它?
解決問題要有方法,所謂的好方法就是要事半功倍,爛方法就會事倍功半。
例如有一人身體肥胖,而且胖的離譜,甚至會影響生活,不管拼命節食還是狂吞減肥藥都沒用。
那這人是不是除了看醫生之外,還應該由生活習慣上去修改?
肥胖光吃減肥藥是不夠的,那不是個好方法。
應該從持續的運動和吃健康低指的食無方面著手,這樣不僅不容易復胖也能保持身體健康更能達到瘦身的效果。
這才是真正的好方法。
這個設計非常實用。不管是旅館或是家裡,總會有幾雙給客人來的時候使用的拖鞋。但是家裡要積那麼多鞋實在占空間。又不能買一堆飯店那種用一次就可以扔掉的拖鞋,不過這款「一次性的便利拖鞋」就是結合拋棄式的功能,沒有拖鞋的鞋面,用腳往上一踩就能和腳版完全黏住,使用完了,就可以撕掉丟入垃圾桶,方便、乾淨又衛生,也不用怕給大家穿後會有香港腳或是腳臭的問題。
這款「衣架樂趣」的衣架,它那可愛的娃娃頭的造型太討喜了,打開衣櫃時發現那些娃娃頭在向你微笑。
不過老實說比較沒有什麼實用性質,只是看起來比較可愛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三】何謂設計方法
1.設定問題,決定需求
通常一項需求或一個問題的概念都是模糊的,所以設計首先要確認問題,掌握設計的主題與目標之後,才能決定即將設計的事物及功能。
2.蒐集資料,分析內容
在分析過諸多設計條件也決定產品功能後,即展開一系列的資料蒐集活動,蒐集各種與產品相關專利公報、型錄、樣品,並將其優劣點加以分析與比較。一方面能對產品有更詳細的認識,另外也可以避免不小心模仿或抄襲了他人的作品。
3.發展創意,解決問題
經過上述的資料分析與整理後,便是發想的時刻了,大部分有創意的構想都不是一蹴可及的,免不了要經過補充或修改。
發展構想的方法有很多種,下面我們簡單列出幾點提供參考:
1.腦力激盪:
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場地,再準備一張紙,然後絞盡腦汁可能地將各種想法列在紙上,先想再說,評估是以後的事,腦力激盪的時間要久,久到足以讓大家超越了過去習慣的反應或觀念,開始能用一種全新的眼光來思考問題,便可獲得一些具有創意的構想。
2.六W思考:
英文字裡的六個W疑問詞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掌握問題所在
Who(何人):為何人設計?何人參與設計活動?
What(什麼):設計什麼事物?設計有哪些需求?哪些限制?
Where(何地):適用於什麼地點?場合?
When(何時):適用於什麼樣的時期?季節?時辰?
Why(為何):為何要這樣設計?
How(如何):要如何操作使用?
3.轉移思考:
以現有的事物為基礎,試想有無別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可以取代?例如:電腦可用觸控式螢幕來取代鍵盤輸入資料。
4.合併思考:
將兩個以上現有的事物重新合併使用,例如:瑞士刀結合了剪刀、小刀、指甲剪與開瓶器等的功能。
5.反向思考:
將現有事物之功能或形式以相反的方向作用或思考,例如:排風扇的正面是吸氣,則相反方向的作用便成了排氣!
集結了許多構想的同時,我們可以用鉛筆對每個構想做簡單的速寫,我們稱為「草圖」,藉由草圖的表達將可更明確的表示出每個構想的內容。
4.評估可行性,決定最設計
集合了各種構想後,便著手討論每個構想的可行性,以便在眾多的構想中選出最好的設計。在評估的時候,我們可以先設定各種問題來挑戰每個構想,例如:
人力:這個構想有人能做嗎?
機具:製作,有適當的工具和機械可提供使用嗎?
材料:這個構想使用的材料容易取得嗎?
知識:要完成這個構想所需的資料和資訊,容易蒐集與分析嗎?
能源:這個構想使用什麼能源?會浪費能源嗎?
時間: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設計嗎?
資金:設計製作的費用會太高?
以上是科技活動的輸入資源,也可以做為我們評估一項新設計的參考。經過我們分析後,很可能會發現不如想像的樂觀,也許是成本太高了、製作過程太費時費工、該產品的操作方式複雜或產品本身具有危險性、不易維修等。在評估過每項構想的可行性後,便可從中擇一兩個較為滿意的構想做進一步的設計。
5.設計細部,繪製工作圖
在確定設計構想後,接下來就可以進行各項作業,包含繪製工作圖,標明產品的尺寸、組件搭配等,針對該構想再做細部的設計,完善的設計將有助於製作原型、模具,安排生產流程以節省生產資源。
6.檢核設計,修正結果
做好細部設計後,還不能直接大量生產,必需先製作一個實體模型,做為結構性能之測試,以便檢討改進,直到確認最終設計完美無瑕為止。
一個設計案結束後,往往還有許多後續作業要進行,例如:我們可能要前往工廠監督原型中發覺一些設計的疏失,做一些小部份修正,此外我們可能還要觀察產品的最終測試結果、試驗性生產,以協助改善工廠的生產方式與流程,惟有這些工作都結束後,我們才算真正完成一個設計活動。
參考資料來源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